蒙塔泽里,霍梅尼

百科词条 | 发布时间:2024-02-18 02:00:02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霍梅尼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9年1月,受制于伊朗全国的反对浪潮,巴列维不得不流亡埃及,君王离开,巴列维王朝灭亡。

而导致这一事件的关键人物霍梅尼此时还远在巴黎。

之后,霍梅尼返回国内,宣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独揽一切军政大权,成为伊朗最高领袖。

本是一介平民,多年寄居国外,没有一枪一兵,霍梅尼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伊朗国王手握数十万兵力,他为什么会害怕“手无寸铁”的霍梅尼,最终不得不携家带口逃离伊朗呢?从一介平民成为一方宗教领袖1902年,霍梅尼出生于伊朗一个叫做霍梅因的地方。

霍梅因这个小城市不仅土地贫瘠,还拥有漫长的寒冬。

当地的许多宗教神职人员,比如阿亚图拉、阿訇都只能依附封建权贵才能好好活下去。

而霍梅尼的父亲赛义德·印地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宗教人士,他主张所有人都要服从真主,不断控诉这些大地主和官僚们的邪恶和贪婪,最终惹怒了他们,在一次传道的途中遭人枪杀。

这时,霍梅尼才不过九个月大,只有母亲可以依靠,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母亲也去世了,婶婶接过了抚养他的重任。

当时的伊朗,还没有西式学校,孩子们要识字念书,就由毛拉们,就是一些伊斯兰学者或教职人员,在冬天里把这些孩子们召集起来,教他们念《古兰经》,并练习书写和作文。

霍梅尼也不例外,稍大一点后,就开始跟随这些阿訇、毛拉们修习《古兰经》,接受宗教教育。

19岁那年,霍梅尼遇到了哈耶里·叶兹迪,这成为了霍梅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哈耶里·叶兹迪是伊朗知名的伊斯兰宗教领袖,在宗教学者中具有非常高的名望。

他不仅耐心教导霍梅尼,还把他带到了宗教圣城——库姆。

在库姆伊斯兰神学院,霍梅尼努力学习伊斯兰教法和法理学。

通过对神学刻苦的学习和研究,霍梅尼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

或许在霍梅尼心里,一直没有忘记他的父亲,所以他一直非常努力,想着继承他的衣钵,这辈子继续当个好阿亚图拉。

1929年,年仅27岁的霍梅尼就成了神学院的老师,讲授伊斯兰哲学和神学。

在教学间隙,霍梅尼还不忘苦心钻研神学、伦理学、哲学和伊斯兰法律等各类知识,还出版了大量学识专著。

知识的积累使霍梅尼逐渐成为了伊朗顶尖伊斯兰学者。

50年代末,霍梅尼终于和他父亲一样,成为了阿亚图拉。

60年代初,他成为国内六位著名的大阿亚图拉之一。

在学院的这几十年,带给霍梅尼的不仅是知识和名望,还有他培养的大量学生。

伊朗神学院的教学方式并不同于大家熟知的西式大学,这里不会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几年,也可以学习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有问题。

霍梅尼多年的教学生涯,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

这些学生大都成为了各地的中高级神职人员和伊斯兰学者。

据统计,伊朗当代著名宗教学者中相当一部分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累积,霍梅尼的声望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慢慢就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宗教势力。

而与此同时,掌握军政大权的巴列维王朝却不断失策,渐渐失去了民心。

失策的巴列维王朝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00多万大军,分多路向苏联展开进攻。

面对强势德军,苏联军队一时抵抗不住,节节败退。

同样面临德军威胁的英国,决定抛弃成见,向苏联提供援助。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些援助物资走海运会面临德军的拦截,空运更是不靠谱,陆运走伊朗铁路就成了盟军最佳考虑方向。

但当时宣称中立的伊朗巴列维王朝,拒绝了苏联和英国提出的驱逐德国人出境的提议,这引起英苏的不满。

站队失策成了巴列维王朝的最大错误。

为了控制伊朗,英国和苏联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入侵,逮捕了巴列维王朝第一任国王礼萨·汗,并将他流放。

之后,两国控制了伊朗的通讯和铁路,第二年,美军介入。

很快,苏英美三国控制了伊朗的石油资源,并开辟了各自的补给路线。

在三国的同意下,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任王位,成为巴列维王朝新一任国王。

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下滑,在伊朗存在感降低,让位给了美国。

在美英的帮助下,巴列维将苏联势力赶出了伊朗,但伊朗的石油产业也落到了美英手中。

60年代,巴列维在美国支持下开展“白色革命”,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推进欧美文化和经济制度,成为西方式的现代化国家。

巴列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另一方面,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首先,土地改革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支持,但不久农民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农民到手的土地并不是无偿的,是需要用钱购买,到手之后还要交给国王推行的农业联合体,地契最终换成了股票。

之前他们是给地主干活,现在成了农业联合体的工人。

由于资本的参入,农民抵御风险的先天不足,很快,大量土地又集中到了资本手中。

失望的农民们涌向城市寻找生计,这对城市资源产生了冲击,引起城市居民的不满。

总而言之,这一改革失策,巴列维王朝不仅得罪了农民,还得罪了城市里的新老市民,更不用说那些失去土地的封建地主了。

其次,世俗化和去宗教化改革虽然带来了社会进步,却引起了国内宗教阶层的强烈反对。

宗教改革中推行“政教分离”,限制或者取缔宗教领袖的特权,将寺庙、宗教学校等收归国有,推行西方世俗教育,直接触犯了什叶派各级教职人员的利益。

封建地主阶层和教士集团很快结成了同盟,开始对巴列维王朝表达抗议。

改革必然会面临着发展,发展之后就会面临着分配,权力和财富分配不均就会产生贫富差距。

而其中产生的贪污和腐败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阶层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巴列维王朝虽然也着手解决贪腐,但显然力不从心,王室本身就是最大的贪腐集团。

反对王室、提出抗议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维护统治,打压异己,巴列维建立了秘密机构“萨瓦克”,到处搜捕和镇压反对派,这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反感。

农民、城市市民、被排挤的资产阶级、宗教保守派、以及什叶派穆斯林逐渐地团结在了一起,他们所缺的只是一个引路人,而这个人就是霍梅尼。

没有战争的伊斯兰革命1963年,霍梅尼公开反对巴列维推行的“白色革命”。

他不仅指责那些贪腐的官吏和在世俗改革中堕落的人,还抨击巴列维不配做一个国王,认为他亵渎了伊朗宪法和《古兰经》。

在伊斯兰教的阿舒拉节上,霍梅尼对民众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说教,使得他们纷纷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引发全国性的反国王示威活动。

两天后,霍梅尼遭到了拘捕。

这引发了更大的示威活动,民众不断涌向首都德黑兰,规模越来越大。

很快,示威变成了一场骚乱,又演变成一场宗教狂热运动,蔓延至整个伊朗。

为了安抚民众,巴列维不得不将霍梅尼释放。

出狱后的霍梅尼对巴列维国王的各种失策继续进行抨击,虽然遭到软禁和特殊对待,仍然坚持己见,绝不放弃。

本就有宗教影响力的霍梅尼,因为反对国王,更是得到了全国穆斯林的拥戴,巴列维对他可以说是又愤概又忌惮。

1964年11月4日,巴列维派遣了一队人马直接将霍梅尼押送到机场,流放到了土耳其。

土耳其国内主要以逊尼派为主,巴列维此举意在让霍梅尼失去信众支持。

但霍梅尼择机逃了出来,来到了伊拉克。

1970年,伊朗什叶派最高领袖哈基姆去世,霍梅尼成为什叶派最高宗教领袖。

1978年8月,伊朗爆发示威活动,规模发展到数十万人,伊拉克纳杰夫成为该次活动的指挥中心。

萨达姆和巴列维国王达成交易,找了个理由,把霍梅尼驱逐出了伊拉克。

因为这个,萨达姆和霍梅尼从此结下梁子。

随后,霍梅尼来到巴黎,在那里建立了伊朗伊斯兰革命指挥中心,为伊朗国内的示威和罢工等反国王活动提供指导。

霍梅尼虽远在巴黎,但他每天的讲话被录制成磁带,在伊朗民众之间迅速传播。

跟随霍梅尼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伊朗民众拒绝纳税,而全国罢工和示威的浪潮接连不断,到12月,已经有了上百万人聚集在德黑兰广场。

此时,国家经济已经无法运转,各行各业都在罢工,整个社会陷入瘫痪,这成了压死这个王朝最后一根稻草。

1979年1月16日,国王巴列维选择了逃离伊朗,流亡埃及。

十几天后,霍梅尼结束超过14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德黑兰,受到了百万人的夹道欢迎。

1979年4月,霍梅尼宣布废除帝制,成立伊斯兰共和国,而他则总揽宗教和军政大权,成为至高无上的伊朗领袖。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