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电视剧

生活百科 | 发布时间:2024-02-29 16:25:25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苏东坡电视剧

历史题材电视剧《苏东坡》,近日在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开机,剧本以苏东坡被罢官之后到他创作《赤壁赋》之前这段经历为主要内容,在创作上以正史、民间传说以及他的诗文为线索和素材。有意思的是,该剧在演员选择上出人意料地走“青春偶像”路线,由阳光帅气的陆毅扮演一代文豪苏东坡,台湾女星林心如饰演苏东坡的发妻王弗,这也是二人第三次合作。 陆毅为了跟人物形象更贴近,剧中把头发全部束起,扮相偏成熟稳重;在剧中饰演苏东坡夫人王弗的林心如则透露,她最头疼的就是需要绞尽脑汁背诵大段台词,“在这个戏里面,我们所有的台词都是温文尔雅的,完全是文言文,有时候有点不习惯。比如我叫陆毅就要叫夫君,也蛮有意思。”林心如说,她小时候读过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一些名句至今印象深刻。

观照苏轼生命感悟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位列唐宋八大家。

苏轼学识渊博,天资极高,但一生仕途坎坷。

他的诗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的一生基本上都是怀才不遇。

他二十一岁中进士,三十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

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有一次,他游玩的时候,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看到这里壮丽的风景,苏轼感触良多,更是让他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同时,心中也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然后就写下一首传唱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诗我们在高中的课本上学过,想必老师也讲解过。

这一首词是感怀赤壁之战的。

当年魏蜀吴三足鼎立,曹操为了灭掉东吴,采取了一系列计划。

但当时的曹操有点过分乐观,最终中了孙刘联盟的计策,导致赤壁一战,差点丢了性命,最后不得不从华容道逃走。

很多人了解三国历史,都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了解的。

罗贯中写的这本书,是小说家的笔法,只是以历史为依据,如果按照十分来算的话,其真实性只能占到三分,其余七分基本都是演义。

罗贯中以汉代为正统思想,把曹操、周瑜、诸葛亮黑了一遍。

而黑的最厉害的,莫过于周瑜。

在苏轼的这首词里,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周公瑾,用一句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很多人看三国电视剧,都觉得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的形象,其实不是。

在三国之时,儒将的通常装束就是羽扇纶巾。

到了宋代,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比如,宋代的戴复古写了一首《赤壁》: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首词里,描写周瑜的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

因此,他由周郎转到自己身上。

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

孔老夫子曾说过: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说,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说出了一句多情应笑我。

这一句虽然是轻描淡写,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沉郁。

不过呢,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

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

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

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

这不禁会让人想到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故而,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大家都一样,谁比谁傻多少,谁又比谁牛多少?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然后来了一句——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在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中,他曾说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

这也是这首词的真谛。

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在苏轼同一期所作的《赤壁赋》中,表达的更为清晰明断,他在《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意思是说,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

这种超然冥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

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

但庄子的思想是回避现实,而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在被贬黄州的这些年,苏轼思想发生很大的转折,也正是这一时期,他的思想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苏轼游览赤壁的时候,赤壁之战已经过去八百多年。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只留下深深的车辙。

当年,魏、蜀、吴三国争雄,吴国名将周瑜联合刘备,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虽然苏轼所在的地点不一定准确,但在这里,他借怀古以抒怀抱,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

这首词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

古人对历史的敬仰和怀古,正是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

苏轼对比周瑜,四十七岁了,还没有建功立业,也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心中实在是感叹。

这首赤壁怀古抒发了苏轼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也说出了自己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壮歌。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