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被俘照片 被印度俘虏的中国士兵回国后

百科词条 | 发布时间:2024-01-28 05:55: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被印度俘虏的中国士兵回国后

对俘虏的3968名印军,我军执行一贯的优待俘虏政策,不搜腰包、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歧视,除了尽心尽力治疗他们身上的伤病,还在生活上尽可能给予照顾。

当然,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我方对这些战俘采取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育,目的是让他们认清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是非曲直、接受和平解决边境争端的主张,进而启发其觉悟。

经过长时间耐心的教育,绝大多数印俘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真相有了初步认识,在谁不愿意谈判、谁蓄意挑起冲突、谁侵略了谁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正确的认识。

他们普遍赞扬我方优待俘虏政策。

为进一步表明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中方于1963年4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通过中印两国红十字会,向印方遣返全部印军战俘。

熟悉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朋友都清楚,战俘移交是舆论较量的重要战场。

战俘们在移交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媒体敏感的神经,甚至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以此大做文章。

这样的场合,是检验我军对印俘教育管理实际效果的试金石。

从1963年4月10日至5月25日,印俘们分别从巴底通、棒山口、西路曲、斯潘古尔湖等地,分11批回到故国。

临前行,我方为每位印俘准备了一份纪念品,东西虽不算昂贵,但却代表着中方的一份心意。

听说要回国了,许多印俘主动给管理干部写感谢信。

他们表示:“山可移,水可干,我对中国朋友的思念永远不断。

”当他们离开战俘营时,有85%以上的人和我军管理干部热情握手拥抱,表达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高呼“中印是兄弟”“中印友谊万岁”等口号。

有些人还用面值10卢比的纸钞,折成花环敬献给我军管理干部,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甚至有人取下随身戴的戒指和手镯,非要送给管理干部留作纪念。

连一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印俘,也主动向我军管理干部悔过。

有名叫底旺辛的印俘,临行前送给管理干部一块手绢,上面绣着“Forgot me not”,翻译过来是“永勿忘我”之意。

在战俘移交现场,印度红十字会代表对印俘的态度十分冷淡。

两相对比,印俘们感慨万千。

许多人在移交现场对中方人员说:“几个月来,你们对我们这样关心。

但是我们为新德里卖了十几年的命,他们反而对我们如此刻薄。

印度红十字会人员,面对镜头,带头喊“印度万岁”,但印俘们却应者寥寥。

中方人员见状,立即用印地语高呼:“印地秦尼,巴依巴依”,意思是”中印是兄弟”。

不怀好意的,可不止印媒。

少数印俘军官走出战俘营、前往移交地点途中,暗地里威胁印俘士兵,要他们在移交地点,当着镜头的面,将中方发的纪念品、书籍及衣物摔在地上,以示与誓不两立。

而印度红十字代表则在交换现场,露骨地暗示印俘们“只将自己贵重的私人物品带回国,将中方发的东西都当众扔掉”。

让他们失望的是,印俘士兵无一人按他们的要求做。

非但如此,还有不少人将中方发给他们的书籍夹在行李中带回了国。

其中有一个人,竟然带了37本之多。

心有不甘的印度红十字会代表,干脆自己赤膊上阵了。

”心有不甘的印度红十字代表,又继续问:“你的健康状况如何?”结果对方还是回答:“很好,我们不管是谁有病有伤,中国方面都给予了良好的治疗和照顾。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印军丧师失地,溃不成军。

在战俘交接这个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上,中方照样打了个漂亮仗。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