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的《登鹳雀楼》

百科词条 | 发布时间:2024-01-23 03:09: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望黄鹤楼》唐朝·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

李白的《登鹳雀楼》

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唐人五绝第一”。

这首诗用词浅明,并且还富含人生哲学,因此很早便被收录入基础语文教育课本,成为了必背的千古名篇。

如今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会背诵它。

一、《登鹳雀楼》赏析《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们通常认为,这首诗开篇是以写风景入手,借景抒情。

傍晚,红日落到了青山的背后。

黄河之水滚滚东逝,最终消失在了远方的入海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要像神话中的“千里眼”一样,看到远方的景色,那么就唯有“更上一层楼”。

近代有学者指出,对《登鹳雀楼》的这种解读,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首先引发争议的则是“白日”一词,然后有争议的是,如今的鹳雀楼是新建的,站在唐代鹳雀楼上,根本见不到黄河。

下面,我们先说“白日”和“黄河入海”的普遍解读方式。

因为诗的第一句写“白日”时,提到它当时正“依山尽”。

所以我们通常认为,这里写的是一幅夕阳西下的图景。

至于“黄河入海”的景象,则是想象出来的。

不过,有的学者感觉到有点好奇,因为通常古人在写夕阳时,习惯用到“红日”。

又有学者翻阅读了大量的古代诗词作品后,发现在唐代以前的古诗中,“白日”是一个单独的意象。

它特指日光存在的时间短暂,很快就消失了。

从战国的宋玉,到晋魏六朝的陆机、阮籍,众多古代著名诗人,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白日”意象,来描写光阴的短暂,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例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而曹植则在《箜篌引》中说:“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所以《登鹳雀楼》第二句“黄河入海”的意象,对应的则是《论语》里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同样也是感叹时光的匆匆易逝。

与王之涣差不多同时代的诗人,已经习惯把“白日”意象,与“江河入海”的意象放在一起,表达对岁月流逝的伤感之情。

稍晚于王之涣的李白,就曾在《古风》中写道,“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可待”。

可见在唐代,“白日”与“江河入海”的意象经常同时出现,已成一个固定搭配。

所以《登鹳雀楼》的第一联,讲的是:白天是短暂的,刚刚才见到了太阳,转瞬之间,它就隐没在青山的背后了。

而时间则像滚滚的黄河之水,日夜东流不息。

人生短促,光阴易逝。

如果不想荒废人生,想要看到远处的风景,那么就应该勇于攀登,爬上更高的楼层。

像这样来解读《登鹳雀楼》,我们会发现它的开篇就成了典型的抒情句式。

以“黄河入海流”的亘古不变,来反衬“白日依山尽”的转瞬即逝。

这样的解释,比仅仅从字面上的理解,把开篇解释为一幅画,显得更有抒情性。

于是诗的前两句“言情”,后两句言志,情志交融,晓情动理,更加符合《文心雕龙》里面提及的诗歌审美标准。

也只有像这样解释,才能理解章太炎为何会说它是“唐人五绝第一”。

二、《登鹳雀楼》带给我们的启示前面解读完了这首五绝的内容,下面我们来聊一下,《登鹳雀楼》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并非唐朝王之涣的新发现。

意思是既然白天那么短暂,我们就应该在夜晚,点着灯“及时行乐”。

”晋代的阮籍在《咏怀》中也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王之涣却在自己的《登鹳雀楼》里面说明白了,越是生命短暂,时光宝贵,我们越是想趁有限的时间增广见闻,提升自己的见识。

“千里目”,是指看到千里、万里以外的地方。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个神仙。

前者的眼睛相当于现代的雷达,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普通人想要拥有这种特异功能,当然是不行的。

但是想要增广见识,并且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倒也有办法。

那就是勤学苦练,勇于攀登,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诗,利用“登楼”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

我们平时在外观看风景时,站得高,自然就看得远。

在学习与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平时多读好书,多结交良师益友;闲时努力读书,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层面。

就这样,总有一天你会看得比普通人更远,想得比普通人更深。

于是,也就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也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了。

结语在民间流传很广的诗歌,往往就是用语通俗,说理明白晓畅的,就像这首《登鹳雀楼》。

短短二十个字,里面不带生僻的字词,也没有冷僻的典故,写得言简意赅、“情志交融”。

诗歌的最后两句,以“登楼”作比喻,激励世人珍惜时光,勇攀高峰、更上层楼,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登鹳雀楼》因此成为了一首,充满正能量的励志诗歌。

自从它问世千年以来,一直被人反复引用 ,深受读者喜欢。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