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公国 摩里亚公国

百科达人 | 发布时间:2024-01-23 03:57:01 | 小编:找百科 - www.80007.net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摩纳哥公国

        曾经的德意志有四大公国,分别是安道尔公国、摩纳哥公国、列支敦士登公国以及卢森堡大公国。这四个公国曾经都属于德意志的地盘,由于其发展势头强劲,对国家的经济总量贡献度较高,因此被人称为四大公国。

摩里亚公国

拜占庭,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千年帝国之一,真正的名字叫罗马帝国,确切的名字叫东罗马帝国,西欧史学界为了弱化它用一座城市名,称其为拜占庭。

最早古罗马分裂的时候,它跟"弟弟"西罗马差不多一样庞大,各自环地中海围半圈儿。

西罗马灭亡后,"哥哥"东罗马又从日耳曼人手里拿回了一些,变成围地中海大半圈儿。

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它也就还剩俩半岛。

为了抵御突厥人的西进而向西欧求救,引来了十字军。

前三波还看不出是"引狼入室",直到威尼斯人带着第四波十字军攻破了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仅剩一个流亡拜占庭——尼西亚帝国。

短暂的亡国后拜占庭成功复辟,就进入了最后一个王朝巴列奥略。

奥斯曼人蚕食掉拜占庭在亚洲所剩的所有领土后,由于君士坦丁堡不好打,于是借着拜占庭内乱从海上进入了希腊半岛。

此后一路北上把拜占庭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的两个盟友双双覆灭,实际控制了拜占庭除几个重要城市外的所有行省,甚至包括君士坦丁堡的郊区。

好,最简洁的图文介绍后,你已经用一分钟时间了解了拜占庭的千年历史轮廓。

接下来咱们详细看看这个帝国最后的十年是怎么度过的,奥斯曼人是如何围剿,拜占庭又是如何尽最后的努力进行反抗的。

帝国到最后两任皇帝的时候,拜占庭实际上就剩两座城。

一座是都城君士坦丁堡,当时的皇帝约翰八世在那里坐镇;另一座叫米斯特里斯,地处希腊半岛南端的摩里亚小半岛上,由皇帝的弟弟君士坦丁坐镇,他也就是后来的最后一任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由于这个小半岛上没有被奥斯曼人渗透,所以除了威尼斯人所占领的三面沿海地带以外,其他地区还都属于米斯特斯城的辖地,也就是说它有城池也有郊区。

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领袖是穆拉德二世,他正忙着率军在原拜占庭领土上剿灭一些个依然坚持抵抗的大小贵族。

虽说都是些星星之火吧,但今天这里几百个兵、明天那里几十个兵,也够穆拉德忙活的。

此时的西欧在干嘛?历史上曾发生过历时两百多年连续八次的十字军东征,那时候的主力就是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欧。

所有背景就这么多,拜占庭的约翰八世、摩里亚的君士坦丁大公、奥斯曼的穆拉德二世以及西方天主教世界,四方马上就要围绕着罗马帝国这"最后一口气"上演最后一出戏码了。

先看约翰八世在忙啥。

此人长得很帅,假如要把历史上所有拜占庭皇帝都请出来并列在一起选美,估计他能得冠军。

至于他的个人能力不太好说,毕竟对于一个只能实际控制君士坦丁堡一个城池的皇帝来说,也实在没什么施展能力的空间。

他治下的君士坦丁堡(以下简称君堡)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荒",原本长久的作为西方第一大城市,在经历了帝国末期的混乱之后,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繁华,人口的锐减带来的是大片的居民区倒塌荒芜,所剩的全部市民总数当时不足万人。

由于城外就是奥斯曼的地盘,所以为了自给自足,市民们就在城内的空地上搞种植和放牧。

瞧这景象,约翰八世虽然依然住在富丽堂皇的军堡深处的皇宫里,但实际境遇连个当时西欧的大庄园主都不如。

君堡的第二大特点是城防,这座城好像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它的城防总是那么强悍,强悍到哪怕是没多少城防部队也依然难以攻破。

因为它的防御几乎全靠建城时的地形选址以及那高大、厚重、历经反复加固的城墙。

总结一下,就君堡第一个特点而言,约翰八世无计可施,因为对着几千人讲经济改革或者新政之类的都是白扯。

能盼望着城内牧民家多生几头小牛、城里的庄稼能当年有个好收成就不错了。

就君堡的第二个特点而言,又使得约翰八世有心气儿去寻求抵抗的办法,换句话说就是他有时间去拉外援。

穆拉德二世即便下一步想拿下这座心心念念的城池,也得先把周边反抗剿灭干净了,再集结大部队总攻。

而且就算集结了也不一定能打得下来,早在1432年的时候穆拉德二世就围过一次没成功。

那么借着坚固城防有时间找外援的约翰八世都去了哪些地方呢?无非还是他祖上去求过的那几个,比如教皇啊、米兰啊、威尼斯啊、匈牙利之类的。

约翰八世跟当时的教皇尤金四世签署了一个协议,同意让东正教并入天主教,教皇就答应号召天主教骑士出兵了。

说起来以前好几代拜占庭皇帝都做出过类似承诺,甚至约翰五世也曾签过类似的协议,为啥那时候不行现在就行了呢?这里面有好多因素,就列举三点吧:第一,教皇在西欧的统治当时已经很不稳固,他想扩展自己影响范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第二,以前天主教世界虽然眼睁睁看着拜占庭越来越小,但起码还有口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就剩两座城了,再不出手就真要跟奥斯曼做邻居了;第三,每任教皇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观因素也不能忽略。

那么问题又来了,前面说过西欧都不怎么听招呼了,教皇还能号召起一支新的十字军么?没关系的,还有东欧呢。

当中、西欧正在酝酿宗教改革的时候,像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还都是标准的天主教国度,所以这次教皇号召东征,响应的也基本都是东欧骑士。

(所以这里要提到一个知识点:现代人嘴里常说的所谓十字军东征,是以现代西欧各国国力影响全世界为背书的西欧史学下,所特指的1096——1291年那八次,但事实上还有1443年这次。

)咱们聊的是大的历史脉络,战争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具体战争过程就不聊了。

总之从1443年开始,这批以匈牙利、波兰军队为主体,包含乌克兰、波西米亚和少量西欧前来的十字军从匈牙利出发,第二年就被奥斯曼军队打败了。

当时的匈牙利和波兰是同一个共主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也就是这次十字军的领袖,在一次战斗中冲锋身亡,从此十字军转入守势。

又纠缠了四年,到1448年的第二次科索沃战争后,这拨十字军算是全军覆没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这场大战足足有五年时间,而且其中前两年,也就是瓦迪斯瓦夫三世在世时最为激烈,基本牵制了奥斯曼所有在外的军队。

这就给了拜占庭自身一个"空档期",有人可能会想,就剩俩城了还能干点什么?别忘了君堡虽只剩一座城,但南边那个摩里亚可是除了米斯特里斯城外还有土地的,土地上也是有人口的。

所以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靠自身力量的、像样的反攻就要上演了。

你别看这个地方挺"精致"的,可是运作起来也可以很“精致”啊。

小小的半岛不仅“五脏俱全”,而且它还有一个挺大的优势。

三面环海的海岸线都有威尼斯人的地盘,他们那时候可是地中海小霸主啊,奥斯曼人当时的海军又还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君士坦丁大公只需要守半岛北面即可。

地图上能够清晰的看到,北面只有一小段极其狭窄的陆地,在地理学上这叫地峡。

这里历史太悠久了,曾经发生过无数战争,所以在狭窄的地峡上,早就有古人修建的一座横跨东西的城墙。

有这样一段必经之地上的城墙护卫着,就有了一些易守难攻的资本,接下来胸怀大志摩里亚大公,也就是约翰八世的皇弟君士坦丁,在这仅有的领土上搞起了经济和军事改革。

地儿太小,改革举措不细聊,总结起来就是多产点粮食做后勤,军农一体充实兵力。

平时是农民,但他们也要轮流值班把守那段六英里城墙。

当积累到对这个小地方来说"极盛"的程度时,君士坦丁大公就开始着手北伐了。

他心愿是这样的,最好是穆拉德二世的大军被十字军打败,自己呢,通过北伐打通与哥哥所在的君堡的连接,通过这段狭长地带往两边扩展,进而收回整个希腊半岛,届时拜占庭就又像个帝国样了。

至于再往后以希腊半岛为基础,向外扩张恢复帝国荣耀之类的,估计只有在君士坦丁喝多了酒时才会出现的幻想。

这只是一支六千人的军队,里面包含了当地希腊人、拜占庭流落到这儿的散兵,甚至还有几十个古代十字军东征时定居于此的拉丁人后裔。

这个军队数量确实少了点儿,但对于即将灭亡的拜占庭来说,已经算是相当规模了,毕竟当时穆拉德二世率领的出征大军也才六万人。

君士坦丁正是借着穆拉德在北方与东欧十字军交战之际,率军一路北上先占雅典,又拿下了底比斯。

无奈十字军失败的速度太快,真正体现威力也就是前两年。

君士坦丁在听说瓦蒂斯瓦夫三世战死的消息后,就明白了局势,尽管那场大战奥斯曼军队同样死伤惨重,但穆拉德二世已经有精力抽出身来收拾身后这个北伐的摩里亚公国了。

两年后也就是1446年,穆拉德集结五万大军开始南下,自知力量对比悬殊,不可能顶得住的君士坦丁大公,决定放弃所有既得成果,全部退回大本营,希望借助地峡城墙与奥斯曼人最后决战。

由于此前北伐的顺利,君士坦丁的军队人数随着路过各地时的征召,已经破万人。

穆拉德留一部分继续剿灭残余十字军,自己亲率的这五万也掺杂了不少"过路军",比如以前拜占庭亚洲领土部分的士兵、在希腊半岛北方征服的游牧骑兵、抓来的奴隶炮灰兵等,甚至还有君士坦丁转入战略防御时放弃的底比斯士兵。

双方碰头后基本是一通滥轰,为什么这么说,设想一下一方在高高的城墙上,城墙又建在秃山丘上,上面还有乱箭,进攻方想要像电视剧中那样,冲到城墙根儿下架设云梯,实在是痴心妄想。

唯一的取胜方式就是把城墙轰烂,恰好在北方与十字军决战时,奥斯曼人缴获了当时骑士们用的先进火炮,足足轰炸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终于把城墙轰开一个大口子,这场面就像是在为七年后的君堡陷落做预演。

其实这种大炮近在咫尺就有,这是沿海那些威尼斯商人们出售的商品之一。

可是米斯特里斯城没那么多钱购买,所以城防加固时只能靠现有装备。

那么威尼斯人为何不送一些给君士坦丁大公呢?或者打个折扣也好。

看过莎翁《威尼斯商人》的都应该有印象,契约就是他们的"天",当初教皇组建东欧十字军的时候,威尼斯人怕奥斯曼人掌控君堡后,影响他们的东西方贸易,于是也选择了加入十字军。

但威尼斯共和国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会"举国加入",也就是说假设在组建十字军协议上签字时,威尼斯声明出兵一千,那么参与援助拜占庭的就仅限协议上这一千人,其他人继续做生意。

所以在摩里亚半岛上的这些威尼斯人不在契约限制内,他们手里的火炮只卖给有钱购买的消费者,包括奥斯曼人。

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摩里亚农民兵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其实他们也是尽了力了,城墙开口后所剩的少量农兵各自溃散。

君士坦丁身边只剩下几个亲兵回到了米斯特斯城,打算拼尽自己和手下最后这几个兵守城。

但穆拉德二世没有那么做,一方面他不希望在还没有拿下君堡之前就与威尼斯人直接接壤;另一方面假设君堡一直打不下来,将来君士坦丁大公继承皇位如果能做他的傀儡也不错。

但是他可不会给君士坦丁留下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所谓机会无非就是米斯特里斯城外的土地和人口。

土地是带不走的,于是穆拉德二世绕开主城,对大部分村庄进行了扫荡,一口气抓走了六万摩里亚人,全都成了奥斯曼奴隶。

摩里亚半岛除了威尼斯人的海岸外,突然变得人烟稀少空荡荡的。

遥想当年,特洛伊战争逃出去的那个年轻人来到了意大利中部的七山丘,成为后来罗马国王的先祖。

罗马王国变成罗马共和国后迅速扩张并吞并希腊半岛后,几乎全盘接受了古希腊文化。

改帝制后慢慢分了东、西,以古罗马文化为主体的西罗马帝国,八十多年就被日耳曼人给灭亡了,而以古希腊文化为主体的东罗马帝国一直存在着。

东罗马拜占庭在这最后的日子里,又把当初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城邦时期的地峡争夺战重新演绎了一遍,也算是首尾呼应了。

君士坦丁大公垂头丧气、无计可施的又在米斯特里斯城了生活了三年,等到了哥哥约翰八世去世并传位给他的消息。

由于拜占庭最著名的这座城叫君士坦丁堡,以及建造它并对东罗马建立起到最至关重要作用的皇帝叫君士坦丁大帝,使得“拜占庭”三个字和“君士坦丁”四个字最为紧密的结合着。

一千多年里皇帝们的名字千奇百怪,到了最后这个末代皇帝恰好又是叫君士坦丁,也就是十一世,这又是一个颇具巧合性的首尾呼应。

人类历史有太多巧合,或许这些压根儿就不是巧合,而是冥冥之中一个帝国该有的宿命。

-----本文完-----有彩蛋-----弦外音:下期咱们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关于去世的约翰八世在这里还要插一点,表面上看起来他一生最大的作为就是请来了最后一拨十字军,其实深层次还暗含着一个对西欧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时意大利半岛正在酝酿文艺复兴运动,你着重看"酝酿"一词,体会一下,其实就是身处矇昧、黑暗的中世纪欧洲人,看到了越来越多从拜占庭流回的古希腊、古罗马书籍、画作或者其他题材的文化符号,而慢慢产生了要复兴的那种文化冲动。

约翰八世去找教皇求救的时候,帝国再破落也穷不到他这个皇帝身上,衣着华丽的标准紫色罗马袍,身后跟着像钢铁侠一样满身金属光泽的随从和卫队,以及那些极具古希腊文明元素的宫廷仪仗用具,就这么在天主教核心地区招摇过市。

皇帝本人长得又好,能不打动你在中世纪题材电影里看到的那些穿一身黑麻布的百姓么?也就是说约翰八世的西访,客观上把自己变成了,正在越来越热衷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天主教教徒的"活教材"。

就好像你上化学课,课堂上学了一节课的理论,下节课老师带你走进实验室,实际动手体验了一把似的,不仅原有的兴趣加深了,想要复兴的冲动也更深了。

找百科: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找百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找百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编推荐